《兰花展播》关于兰花

关于兰花

时间: 2022/06
编撰:黄龙景区管理局

一、兰科基本知识

        兰科植物种类繁多,极具多样性。

        约有900属28000多种。占世界被子植物总数的10%。是进化程度最高的家族之一。主要形态是花被片两轮,其中一片花瓣特化成唇瓣。

        种子体积最小:直径0.05-6毫米;种子结构最简单:只包括种皮和胚,无胚乳;种子数量最多:单个果实一般都有几万粒,多的高达4百万粒。

        兰花是中国最古老的花卉之一,早在帝尧之世就有种植兰花的传说。最早赋予兰花一定人文精神的是孔子,据东汉蔡邕《琴操》载:孔子自卫反鲁,隐谷之中,见幽兰独茂,蔚然叹曰:“兰当为王者香”。真正的兰花文化则起源于战国时期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他种兰、爱兰、咏兰,以兰花为寄托,千百年来一直影响着后人。

二、黄龙兰科植物概况

        兰花或兰科植物在东西方文化中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兰花被认为是一种高贵的花,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有人开始种植兰花。在科学领域,兰科植物是重要的研究对象。现在兰科植物是单子叶植物中研究最多的类群,全世界许多研究小组都在分析兰科植物的基因以便了解兰科植物的进化历史和谱系关系。兰科植物之所以会引起科学家的广泛关注,是因为从进化的角度来看,兰科植物是一个处于进化活跃期的类群。与其他植物相比,兰科植物能够以十分复杂巧妙的手段利用传粉者为自己传粉,且其传粉效率往往也高于其它植物。兰科植物的形态多变,可以适应在多种不同的环境中生长。此外,它们还广泛利用真菌为后代提供营养物质,有时甚至为成年植株提供营养。

        一般来说,只有在其他动植物种类十分丰富的地区兰科植物种类才会丰富,因此兰科植物可以作为各种自然环境的指示植物。正因为如此,兰科植物在环境保护中也具有重要作用。除此之外,对一般公众来说兰花是高贵的植物,而对科学家来说兰花则是一类聪明的植物,所有这一切使兰科植物成为保护项目中理想的旗舰类群。

        位于四川北部的黄龙保护区,不仅有超凡的自然景观,同时也是无数动植物的天堂。在黄龙的生物遗产和财富中,兰花是最为耀眼的明珠之一。

        某一个特定地区的所有动植物种类构成了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动植物种类如果丰富则常常被称魏生物多样性很高。如果许多物种仅仅生长在一个地区,在生物学上就称之为特有现象,而这个地区也就成为所谓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全球范围内目前有3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横断山区就是其中的一个。横断山区又被称为中国西南山地。该地区覆盖面积达260000平方公里,西接西藏高原,东邻贵州高地,南与云南高地接壤,北靠甘肃南部的洮河。横断山区分布的植物种类有12,000种之多,占中国植物种类的近40%,其中3,500种是该地区特有的植物。1990年我国兰科植物分类学家郎楷永教授报道横断山区有兰科植物363种,隶属于91个属。黄龙是横断山区的一部分,截至目前,我们在黄龙保护区中发现的兰科植物有31个属80个种,黄龙沟是黄龙保护区里兰科植物最为集中的地方,在大约1平方公里的面积里就生长着34种地生兰科植物。

        黄龙素有“植物王国”的美称,丰富的兰花资源极具开发价值。兰花以其独特的姿色和香韵,被人们誉为“花中君子”,持有“王者之香”,备受古今中外各阶层人士的钟爱和赞赏。1975年,兰科植物全部被列为《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物种。

        从2003年起,黄龙保护区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合作,对黄龙的野生兰花资源的种类、生境及开花物候等进行综合调查。黄龙保护区目前记录兰科植物80种,在长仅3.5km的黄龙沟内就有兰花30多种,而且很多是著名的观赏物种,如黄花杓兰、西藏杓兰、无苞杓兰、二叶红门兰及少花虾脊兰等,并拥有数量庞大的居群,使得黄龙沟成为名副其实的兰花天堂。

        黄龙沟享有“世界奇观”、“人间瑶池”的美誉,常年积雪的雪宝顶是黄龙沟头上的一颗明珠。雪宝顶是岷山山脉的最高峰,海拔高达5588米,它周围的山谷和峡谷沉降多达1000多米。被雪水溶解的地下碳酸钙从山谷上方潺潺流出地表,经过长期沉积形成钙华河床,清冽的雪水流经一个个五彩斑斓的彩池,注入涪江源头。在这些迷人的钙华景观中,有着极其多样的小生境。它们有些适合喜钙植物的生长,有些则为不喜钙的植物提供合适的小生境。黄龙绝不会让植物爱好者感到失望,因为这里有近2000种维管植物,理论上包括有近100种甚至更多种类的兰花。可以说黄龙是温带兰花的一个“热点”地区。

        模式标本产自黄龙的十种兰科植物:1.杓兰2.二叶葡茎兰3.川滇斑叶兰4.二花对叶兰5.小叶对叶兰6.尖唇鸟巢兰7.硬叶山兰8.少花山兰9.小花舌唇兰10.筒距兰。

三、黄龙几种兰花介绍

        杓兰,又称拖鞋兰、兜兰,因其唇瓣特化为拖鞋状,极似布兜,故有此名。

在黄龙,目前记录了杓兰属兰科植物12种:杓兰、西藏杓兰、黄花杓兰、四川杓兰、小花杓兰、无苞杓兰、巴郎山杓兰、离萼杓兰、绿花杓兰、紫点杓兰、山西杓兰、大叶杓兰。

(一)黄花杓兰

        黄花杓兰植株通常高30-50厘米,具粗短的根状茎。茎直立,密被短柔毛,尤其在上部近节处,基部具数枚鞘,鞘上方具3-6枚叶。叶较疏离;叶片椭圆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10-16厘米,宽4-8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两面被短柔毛,边缘具细缘毛。花序顶生,通常具1花,罕有2花;花序柄被短柔毛;花苞片叶状、椭圆状披针形,长4-8厘米,宽约2厘米,被短柔毛;花梗和子房长2.5-4厘米,密被褐色至锈色短毛;花黄色,有时有红色晕,唇瓣上偶见栗色斑点;花瓣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稍斜歪,长2.5-3.5厘米,宽1-1.5厘米,先端钝,并有不明显的齿,内表面基部具短柔毛,边缘有细缘毛;唇瓣深囊状,椭圆形,长3-4.5厘米,两侧和前沿均有较宽阔的内折边缘,囊底具长柔毛;退化雄蕊近圆形或宽椭圆形,长6-7毫米,宽5毫米,基部近无柄,多少具耳,下面略有龙骨状突起,上面有明显的网状脉纹。蒴果狭倒卵形,长3.5-4.5厘米,被毛。花果期6-9月。黄花杓兰生于海拔1800-3450米林下、林缘、灌丛中或草地上多石湿润之地。产中国甘肃南部、湖北西部、四川、云南西北部和西藏东南部。

        黄花杓兰在黄龙沟最为常见,每年六月份花开得非常繁茂,数量通常超过一万朵。而在黄龙其他地方,黄花杓兰只有零星生长,或者是单丛至多成一个很小的居群。通常只有1朵花,但在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条件下,某些植株也能有两朵花。黄花杓兰花瓣多数向后卷,但有时花瓣宽而且直立。

        黄花杓兰主要生长在开旷的林地以及开阔且茂密的灌木丛中,海拔通常在2300-3400米,植株高一般为30-60厘米,花通常单朵着生茎端,花直径为4-6厘米。

        杓兰属植物全都属于高山植物,冬季耐寒,但夏季怕热,因此人们想将其引种到平原进行露地栽培的美好愿望还没有实现。

(二)西藏杓兰

        西藏杓兰在黄龙生长很普遍,多分布于高山草甸、透光灌木丛、或者林缘,海拔通常在2400-3600米。西藏杓兰通常呈单株分布,少有以小丛分布的,但在黄龙沟则呈密集生长。西藏杓兰花的变异很大,在同一个居群不同个体之间花的形态也存在较大差异。总体来说,黄龙的西藏杓兰唇瓣的颜色比较暗并在囊口有白色环,子房无毛或有短柔毛,花大。西藏杓兰植株高通常为10-35厘米,花的直径一般是5-12厘米。

(三)无苞杓兰

        无苞杓兰植株小巧,在黄龙沟生长十分繁茂,是黄龙所有的杓兰种类中最先开花的种类。黄龙的无苞杓兰花为深栗色,通常会散发出水果香气来吸引传粉者,其传粉昆虫是果蝇属的几种果蝇。无苞杓兰具一枚叶和一枚叶片状的苞片,两者均生长在植株基部;叶片上罕有稀疏的黑褐色斑块。根状茎匍匐生长并具有分枝,新生苗通常从根状茎末端长出,高5-10厘米。在黄龙保护区的黄龙沟内,无苞杓兰通常长在海拔3100-3400米的开阔灌丛中。无苞杓兰的植株高一般为6-12厘米,顶生一朵花,花直径一般为5-2.5厘米。无苞杓兰花在授粉后,花葶通常会伸长到20-25厘米。         无苞杓兰的模式标本是在甘肃南部舟曲县采集的,花朵金黄色,花内面有红色斑点。无苞杓兰这种开金黄色花的类型在黄龙保护区也有分布,目前我们在丹云峡发现了几个分布点,它们密集生长成几个居群。

四、苗圃兰花

        为了保护兰花资源,同时对兰花产业化做一些准备工作,黄龙管理局建立了兰花苗圃。目前,在苗圃内有兰科植物20多种,总数量超过2万株。

        在做好研究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兰花产业化有益探索。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展兰花种群数量复壮工作。利用无菌繁殖、组培等技术,对珍稀濒危兰科植物进行人工培育。兰花萌发困难,在实验室内,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打破其休眠,使其快速萌发、生长,在较短时间内,大量增殖其数量,为移栽到其原生地,扩大种群数量提供了条件。

        在10多年研究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兰花迁地保育。与相关科研院所合作,在异地培育黄龙的珍稀濒危兰科植物,在适当的时机,将它们移栽到黄龙苗圃,通过近地野化,适应一段时间后完全移栽到野外,扩大其种群数量。

        目前迁地保育成功的兰花有:四川杓兰、西藏杓兰、黄花杓兰。正在进行的野化兰花:巴郎山杓兰、小花杓兰。后续还会对其他兰花开展此项工作。

        目前,在掌握了部分兰花人工培育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产业化发展形式。一是开展生态旅游。依托黄龙景区,以兰花观赏为切入点,开展生态旅游。二是将旅游与科普结合。与中小学合作,将黄龙的钙华和兰花结合,作为科普的主要内容,在参观黄龙钙华和兰花园过程中,向他们科普钙华和兰花知识。